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背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由急慢性损伤、受凉等因素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腰痛和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的综合征。对于本病,西医多对症治疗,治疗多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广泛应用为主,疗效不够确切,少部分病人病程持久、疼痛剧烈不能缓解或腰椎椎管狭窄或伴有急性进行性肌肉萎缩,久治无效,这样的病人需要进行复杂昂贵的手术治疗。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影响腰椎间盘退变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年龄、椎间盘营养、外伤、基质退变产物堆积等。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是腰椎退变;外因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和受湿等。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壮、老、已的客观规律,人体的腰椎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变比其他组织器官开始的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椎间盘组织是人体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之一,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是正常的生物学改变,但生理性与病理性退变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腰椎间盘退变:就是由于椎间盘受到自身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经常性的弯曲、后伸等活动,容易对椎间盘造成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段腰椎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变。
模型应用领域:
1)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2)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药物的研究。
实验材料:
SD大鼠
造模方法:
大鼠双前肢去势诱导
模型验证:
1、机械缩爪阈值检测:
术前及术后第3、7、14、28、42天进行机械缩爪阈值测量,1.1将大鼠置于恒温玻璃板上,有一定范围自由活动,让大鼠适应环境15min,等大鼠安静后,使用热测痛仪从玻璃板底面垂直照射大鼠后肢侧跖部中后1/3 与玻璃板紧密接触处,记录从照射开始到出现缩爪逃避反射时间
2、热刺激的反应潜伏期检测:
术前及术后第3、7、14、28、42天进行热刺痛阈值测量,将大鼠置于均匀大小网格的铁丝网上,盖以透明的有机玻璃盒中。待大鼠适应环境15min,待大鼠安静后,用标准化的一系列von Frey测试针穿过铁丝网格垂直刺激大鼠手术侧后肢足底中部,使其弯曲稍成S形,持续6~8 s,观察缩足反应。当测试该鼠出现50%(测量10次至少有连续5次缩足)缩足反应的针的压力值(g),为该大鼠测定侧的缩爪阈值。
3、取腰椎HE染色,病理学检测:
正常组的腰椎间盘结构完整,髓核居中,纤维环呈整齐的板层状结构,终板结构完整,无明显钙化。模型组腰椎间盘软骨细胞出现变性、坏死,髓核皱缩,软骨终板发生钙化、断裂等组织形态学改变,椎间盘高度降低。髓核内开始出现裂隙,纤维环内层部分纤维扭曲,与髓核的界线模糊出现了明显的退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