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模型 Parkinson’s Disease/PD
背景介绍: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引起的纹状体黑质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而死亡,导致这一病理变化的确切因素尚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PD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MPTP,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多巴胺能神经毒素,全身给药后可产生黑痣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并且该病变是可重复的。MPTP具有高度亲脂性,在全身给药后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一旦入脑,原毒素MPTP就将被非多巴胺能细胞内的一胺氧化酶B(MAO-B)代谢为1-甲基-4-苯基-2,3-二氢吡啶。然后被代谢为1-甲基-4-苯基吡啶(MPP+, MPTP的活性形式),可以依靠其余质膜载体的高亲和度运输进入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神经元细胞,对细胞造成损伤。
模型应用领域:
1)探究帕金森的发病机制;2)用于帕金森相关药物的研究
实验材料:C57BL小鼠,MPTP
造模方法:
腹腔注射MPTP生理盐水溶液
模型验证
1、行为学观察:
小鼠在连续注射4次后,出现尾巴僵硬竖直,身体出现非自主性震颤,自发活动减少。
2、病理切片观察:
造模后小鼠纹状体末端(Striatum)和黑质致密部(SNpc)的TH阳性细胞体和纤维所形成的的网状结构密度显著降低。且TH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TH阳性纤维密度显著降低。